搜索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气派

勾起回忆 发表于 2022-7-18 07:32:21| 字数 130|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月下乘凉 发表于 2022-7-19 12:47:45| 字数 71|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就应该有梦想,不要随波逐流,坐吃等死。愿所有有梦想的人都能坚持,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也不要听那些从没有去尝试空口胡说的人的话,勇往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要对大人一生好 发表于 2022-7-30 21:13:59| 字数 315|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总书记就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二是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是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执行力 发表于 2022-7-30 21:50:51| 字数 215|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御史执笔 发表于 2022-8-4 06:59:51| 字数 344|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朋友圈的声音
寰宇浩瀚,而吾渺小。犹记梁任公<<少年中国>>一说,每读之,心头澎湃,以吾之卑微,虽多不明就里,然个中情思真切铭记。而今之世,入目尽是凄然:富者求其享乐而失仁义,穷者求其生存而失本色,老者求其安逸而失教诲,少者求其浮名而失进取,吏者求其贪腐而失民心,民者求其已利而失耿性,男者求其酒色而失责任,女者求其苟且而失廉耻,文者求其虚名而失气节,武者求其太平而失精神,师者求其广厦而失师德,徒者求其文凭而失锐气。国家精英,行卖国之实,异域夷族,占华夏之地。金钱主义,甚嚣尘上,选秀造势,趋之若鹜。可怜家国事,卑微苍生情,大比天下寒士,巍巍高楼,何处安身立命。颠簸于历史洪流,满面具是风尘,四方张皇,戚戚焉。人道是,不能变之于世界,则终为世所染,碌碌百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见不日 发表于 2022-8-14 21:03:29| 字数 20|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文明互鉴的促进者和人民友好的传承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圆明 发表于 2022-8-29 15:12:37| 字数 165|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战略定力,加强分析研判,善于把握大势,明确主攻方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庄守义 发表于 2022-8-29 15:16:45| 字数 134|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对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宣传文化部门、机构和媒体来说,对于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来说,就是要讲党性。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管理问题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敬東 发表于 2022-9-13 07:02:07| 字数 47|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观察者 发表于 2022-11-5 21:44:50| 字数 1,163|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时指出。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化辉煌。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高度,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中华民族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时,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武夷山深处的朱熹园,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郁然千载诗书城”里的三苏祠,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5000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深厚土壤。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