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央视《对话》专访5位民营企业家 畅谈民营经济运营历程

湘商创客 发表于 2019-1-15 08:53:09| 字数 4,7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民营企业家告诉你什么叫企业家精神


央视《对话》栏目特别策划,邀请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等5位民营企业家,讲述民营经济运营历程。


央视《对话》栏目

641.jpg

以下为央视《对话》特别策划实录(略有删减):

主持人:谢谢大家,谢谢各位。欢迎大家准时收看我们的《对话》。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这四十年是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同样也是不可思议的四十年。有人说在过去的这四十年当中,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极大地唤起了中国民间的活力,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的民营经济。


解说:四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四十年来,我们走出封闭愚昧,突破社会藩篱,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四十年辉煌成就。在这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改革中,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冲破种种束缚,抒写了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


在这四十年里,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在这四十年里,民营经济还经历了从被打击,到限制,到默许,到承认,再到被鼓励的过程。它们的政治地位、法律地位也由此不断地提升。


在今天的中国,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可以说,今天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就业和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广大企业家成长的重要平台。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也许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


主持人:民营经济的发展成就了中国经济的今天,在改革开放这四十年当中,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瞬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身影。

这是一群让大家敬佩不已的企业家,伴随着邓小平第一次的南巡讲话,他们开启了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的野蛮生长,而今天的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们被称作“九二派”,伴随着邓小平第二次的南巡讲话,他们辞职下海,开启了中国民营经济的一个黄金时代。今天的他们风华正茂,干劲十足。


这是伴随着互联网崛起的一群企业家,他们当中有海归创业,有本土创业,他们携手带来了中国的互联网的时代。今天的他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刚才我们看到了的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共同组成了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的生动表情。在今天《对话》节目的现场,我们也特别请到了五位在不同的时间段,融入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洪流当中的企业家,他们是谁?他们带着什么样的感悟而来?他们会和我们共同回望怎样的来时路?又会带着我们去看到怎样的一份未来?接下来将是他们的登场时刻,而今天他们将会以一种特殊方式和各位见面。让我们有请第一位企业家。


马化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封短信,名字叫做致未来。中国互联网因改革开放应运而生,二十年前腾讯诞生于得改革风气之先的热土——深圳。回顾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最需要感谢的是改革开放给予了巨大的包容和创新的空间。


腾讯受益于改革,也助力改革。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文化发展的软实力。作为网络强国的建设者,我们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致力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站在现在看未来,我们要长期投入基础研究,鼓励科学探索,布局前沿科技。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奋勇搏击。在全球竞争中力争前列。站在现在看未来,数字经济必将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率先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这是事关民族复兴的产业,事关深化改革的大业,这也是我的中国梦。谢谢!


主持人:谢谢马化腾先生。改革洪流当中,他的创业步伐让中国人可以更早、更好地完成人和人、人和世界之间的深度链接。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位企业家。


王均金: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变,我个人也发生了蜕变。感恩改革,致敬时代。从当初一无所有的渔民子弟,成长为民企五百强的当家人,从一位以改善生活为目标的创业者,成长为以振兴民族企业为己任的企业家。从一名普通人,成长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参与国家大事。

我经常问(自己),是什么人我的人生有了出彩的机会,成就了这番事业?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唤醒了我身上蕴藏的创业梦,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我个人的成长。从1991年胆大包天,到创办吉祥航空,我们实现了航空梦。


2005年,我们参与了上海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梦。从牵头组建全国首批民营银行,我们实现了金融梦。一个个梦想的实现,进一步坚定了我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信念,心无旁鹜做实业,立志建设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均金先生。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把他们的创业称之为胆大包天,而四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终于发现,其实他们是用自己的突破,为胆大心细提供了另一个注解。接下来让我们请出下一位企业家。


李东生:向伟大时代致敬,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四十年,也是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前进潮流,迎来民族伟大复兴的四十年。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就参与创立了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创办了TCL,从一名懵懂青年成长为掌控一家千亿企业的领导者,经历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四十年,见证了中国经济从弱到强、工业和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国家从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在此期间,TCL也从一家作坊式的地方小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TCL近四十年的成长历程,与国家改革开放同步,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成就了李东生,时代造就了TCL。


回眸四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曾经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伴时代潮起潮落,大浪淘沙,经济转型,技术迭代。在不断孕育年轻一代企业同时,也淘汰了落伍者。我体会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唯坚(韧)实干者赢。


时势造就英雄,也必将造就伟大的企业。我希望在我们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过程中,我能参与和见证这一个过程,并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负这个时代,不枉此生。


主持人:谢谢李东生先生。他的创业和他的坚守,让中国的品牌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接下来让我们期待下一位企业家。

陈东升:创业创新路上的企业家们,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周年波澜壮阔,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民营企业的崛起和企业家群体的壮大。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现实比理想来得更伟大,中国企业家群体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长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经历了(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业、“92派”下海浪潮、海归网络企业家的形成,以及后WTO的创业浪潮,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历史的伟大进程。


近期,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给予民营经济巨大的肯定和鼓舞。勉励民营企业家把握时代的大势,坚定发展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而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弘扬、发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冒险精神,敢为人先,第一个吃螃蟹,走效率和创新的驱动道路。


企业家精神就是乐观精神,看准目标、持之以恒,义无反顾地迎接机遇和挑战。企业家精神就是模范精神,走创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遵循“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成为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企业家精神还需要继续传承,要有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执着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前仆后继,不断地登上历史舞台,让我们国家和社会永葆青春的活力。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致敬在创业、创新路上的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精神。致敬这个伟大的时代。


主持人:谢谢陈东升先生,在那封信里,我们听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92”派,正是像陈东升一样的企业家,他们勇敢地离开了当年的体制,跳进了在当时看来深不可测的海,但是却用自己的创业和成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价值其实还有另外的呈现方式。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下一位企业家。


宗庆后:各位民营企业家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前段时间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指出,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这让在实体经济坚守几十年的我万分感慨。我一直说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如何让实体经济富民强国,保持稳健发展,需要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创新。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部挑战变数明显增多,很多企业感觉不好过,说冬天来了。我认为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绝对不会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但实现这种可能需要每一个企业家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当下我们(应该给予)中国的企业、中国市场最大的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的民营企业是富民的主要力量。同时我们也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有责任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相信中国经济前景可观,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主持人:谢谢宗庆后先生。大浪淘沙,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从不随波逐流的身影,谢谢他用自己的坚守,诠释着一份力量和感动。我们也特别感谢今天把自己的信带到我们现场的每一位企业家,掌声欢迎他们来到《对话》的舞台。


欢迎五位企业家,这一刻我们重聚在了舞台上,刚才每一位企业家站出来读信的那一刻,其实真的是把我们的思绪都拉回到了改革开放这四十年当中的波澜起伏,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时刻,每一份经历,每一份感动,其实在你们的心里,也在我们的眼前。


刚才的念信其实也是让我们看到他们信念的过程。我想每一个人可能都会对对方的那一封信当中的某一点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来聊一聊,在你们看来,刚才的五封信,谁念得最有感染力?

陈东升:化腾。

主持人:马化腾得到了一票,还有同意的吗?请举手表决。

王均金:(马)化腾、宗总,都很有感染力。

主持人:为什么?你们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判断他们二位的感染力是最强的?

陈东升:气场最强。


李东生:在(马)化腾念那封信过程中,你能够感觉到,一个新兴产业,年轻一代企业家的那种锐气,我们传统产业要赶上全球领先水平,我们花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时间。但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年轻一代的企业家,他们就用十来年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一个产业的全球领先行(列)。这个过程回想起来很感慨,也很让人觉得自豪。


主持人:刚才出来念信的顺序,是按照年龄的顺序来的,所以马化腾先生一马当先打头阵,是因为他是最年轻的,最年轻的一位创业者,一位企业家,对改革开放的整个的感受会跟最年长的有一些不一样吗?你们俩恰恰坐在了一起,来,我们有请最年轻的和最年长的两位代表发表一下感言。

宗庆后:听了刚才的发言,我感觉我们是一代比一代强,所以我感到很骄傲,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一代胜过一代,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国家会更加繁荣富强。


主持人:我觉得宗总一直都是有这样谦虚的美德。来,五位当中最年轻的,马化腾先生。


马化腾:我觉得我的资历不够,因为虽然我们创业也二十年了,但比起各位前辈,他们都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这样的创业的经验,还有历史沉淀,这比我丰厚得多。


主持人:两位谦虚的人都坐到了一起。刚才李东生先生读信读完,陈东升先生读信,台下的有位观众说,他们俩人是CP组合。

陈东升:我们都是(出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他学工科,我学文科。他做制造业,我做服务业,所以又有相同,又有不同。

李东生:我和(陈)东升是很相似,我们中学毕业下乡,下乡上大学,大学出来,有一点差别,他还在体制内待了一回,我直接下来就干企业了。但是(陈)东升是在一个北京的大舞台,所以一开始他视野就很高。我是在广东的一个小城市,所以就撅起屁股干活,一镐一镐地刨,所以成长的经历不一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评分记录文明分 收起 理由
邵阳红 + 9 很给力!
总评分: 文明分 + 9 

浏览奖励

19

查看全部奖励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湘商创客 发表于 2019-1-15 09:01:59| 字数 8,06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东升:更了不起。

主持人:王均金先生最初的创业也是在一个小地方,人们都说他们是胆大包天,胆大包天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算是一个褒义词。

王均金:1991年,那确实很早。但是如果没有南巡讲话,可能也做不下去。所以还是感恩改革开放,所以整个我们成长到今天,你看我们很多梦怎么圆的,就是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开放,才有不断地可以做事,所以在中国是最幸福的,这是我的感(受)。



庄聪生:刚才五位企业家,他们读了致敬改革开放的信,让我非常感动,今天我们已经有3000万个民营企业,有6900万个个体户,我们民营经济所占的市场主体已经将近1个亿,那么他们是这1个亿里面的代表。



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民营企业用40%不到的资源,创造了“5、6、7、8、9”的历史贡献。中央领导同志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今天我们的民营经济可以说成为一个强国的经济、富民的经济、创新的经济、开放的经济、活力的经济和担当的经济。



主持人: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都会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发展过程当中其实一直都是翻山越岭的过程。有三座大山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还有转型的火山。我特别想问一问我们现场的五位嘉宾,跨越哪一座高山的时候,你经历过最难最苦的时候?

李东生:我自己觉得最难过的是转型的火山。

主持人:转型的火山。

李东生:我们是一个传统产业,最近的二十年,传统产业一定要实现的是一个转型,这个转型对企业领导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马化腾:我跟李总的意见有点接近。的确这三座大山,在企业不同的阶段都经历过。包括早期,为了市场而打拼,包括最初的融资,包括后续发展的融资,都是一个决定企业生死的问题。但回首一看,最难还是转型。



你看腾讯从最开始我们是开发软件,我们没有想到成为一个服务的运营商。因为当时也不可能找到商业模式。当时我们开发出来的QQ软件,发现卖不掉,就砸在自己手上了,就被迫自己成为一个服务提供商。



主持人:那个时候是不是也挣扎到,我要不要把企业卖掉?

马化腾:不是要不要,是一直在卖。

主持人:一直在找,然后没人接手。

马化腾:没人接手,找了四五家。

主持人:你让全世界多少人肠子都悔青了。

马化腾:所以当时最难的是,只能自己找钱,找融资,特别在深圳,当时没有(VC)风险投资,这些概念都没有,所以也是很幸运的,一直到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夕,就刚好融了220万美金,就靠这个来成为一个发展的基础。但到七、八年前的一个很大的一个转型就是,从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这又是一个重大的转型。你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转不过去,那我们就死掉了。



主持人:我记得当时我们还就这个问题有过对话。

VCR内容:

主持人:其实在移动互联网这片大海当中航行的这艘船,它是不会等的人,很多人觉得说,腾讯现在肯定是拿到了船票,因为微信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那你现在拿到了这张船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马化腾:对,这是外界给我们(开出)的一个船票,我们自己倒觉得还是很担忧,因为仅仅是一个(站票),我感觉是。你能不能坐到终点不知道,你的这个是一个人上去了,还是一个团队上去不知道,而且很多人也往上挤,那是和睦相处还是最后打起来了,也不知道。



马化腾:对,我们还算动得比较早,比较快地跳上了船,所以当然我们是开发了微信,然后跟自己的QQ竞争,自我颠覆。我们想着与其别人颠覆我们,还不如自己做,所以也是那一次比较快速的转型,挽救了我们后面的很多一些发展,但今天我们又面临了一次新的转型,也就是从互联网的上半场,到我们认为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就是我们希望把互联网技术和在座的各位的产业能够结合起来。所以李董说,你们想互联网化,其实我们是想把技术产业化。



李东生:那以后我们多点沟通。

马化腾:对,是的。

唐彬(易宝支付CEO):我特别想问两位企业家一个问题,一个是金融领域的陈总,一个是互联网领域的马总,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领域现在是风头浪尖,金融现在是正在转型,互联网现在也在进入深水区了,有很多挑战,这个时候我想(问)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面向未来你最期待什么?



马化腾:的确现在互联网已进入了深水区,而且是无人区。平台化的经济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原来一些很小的企业现在成长成社会的一些大的平台,它其中的监管、它的政策其实是并没有跟上的,也包括舆论,老百姓怎么对待这种平台发生的事情,其实大家看法是很不同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挑战。



我觉得大家要看清楚它的客观环境是这样,然后要不管从政府,从舆论界,包括我们的产业界,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必须一起携手,来一起解决这样的一个大的问题。



陈东升:问金融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这几年金融业发展很快,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还有金融监管的放松管制,保险业这两年也出了一些事,所以金融的防范风险是应该说当前经济和金融的头等大事。金融的这种审慎原则,金融的稳健的原则应该是所有金融企业应该去坚守的理念。

张磊:各位嘉宾都是我们民营企业的知名企业家,也是这个行业的巨头,那么中小民营企业怎么样和大家一起共生共赢?

陈东升:我经常拿我做嘉德拍卖来举例,其实艺术品拍卖是一个很小众,也是一个宝塔尖的生意,做好后,其实你也会很成功。所以我老讲,在细分、细分市场,坚持做下去。坚持做这个细分、细分市场的前三,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企业。还有一个就是,你看我们在座的,就像(马)化腾是做互联网,一样二十年了。我们都是,我二十五年,你们三十年、四十年的企业,你想想看,四分之一世纪,你要有这个熬劲。所以我说坚持下去,一定会做出花。

主持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未来的成就是靠熬出来的,我觉得这个熬可能是每一位企业家都有过的经历,熬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

马化腾:那就是要变,你就要转型,或者是你不能,正面进攻不了,一定要找别的出路,所以我刚才也有一个建议就是说,你要找这种交叉跨界的地方去做创新,也就是蓝海。

我们当年经验也是这样,原来我是做寻呼系统出身的,就是当年的BP机,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概念了。所以从BP机再到互联网,这个之间通信和互联网其实当时也是跨界的,搞传统通信的人不懂互联网,做互联网的其实也不懂通信的这些协议、接口,所以我就找到这个机会来去开发一个系统。然后正好是跨界,可以融合。所以我们当时第一桶金其实就是BP机,当然后来就变成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的QQ,互联互通。那是我们第一个业务,第一个上规模的一个业务,我们当时是每个用户开通5元钱,这个基本就是独家生意,然后也没有人做,但是也不知道怎么能做起来,因为收费渠道很难,所以当时跟运营商代收费,5元钱包月,从他(用户)的话费收上来,这就是一个很细分的市场。我们做内容产业的时候,我们的股东、我们外国的这些董事,他们也反对。我们的南非大股东说,你们一个像硅谷这样的科技公司,怎么会去做好莱坞这样的内容,像影视、游戏、音乐,他们觉得是跨界,完全不可能。

主持人:就觉得跨得太远了。

马化腾:对,跨得太远了。但是我说,对,确实很难,但是我们就找到用技术能做内容,那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强项的,这样才可以跟别的同样做内容的,或者别的同样做技术的这些企业做得出、区分出来的,所以关键是找准自己的一个位置,找到一个蓝海。

主持人:这个关健词,我觉得提供得非常有价值。

陈东升:还有一个就要等待时机,我做嘉德艺术品拍卖,这个体会很深的,因为你刚进这个(领域),等于中国,你学国外的商业模式,拿(到)中国来弄。

主持人:相当于是一个破冰者。

陈东升:对,根本没有市场。艺术品,特别是古董拍卖,那个时候整个文物界的(人)观念是不接受的。他们觉得拍文物就是拍老祖宗,拍(卖)老祖宗不敬就是卖国,所以这顶帽子压得我也是喘不过气。其实我们十年,基本是微利,就那个时候艺术品市场每年我拍卖,春季到秋季两次拍卖,大概就7000万到8000万,十年基本没增长。所以“非典”后,中国经济成长起来了,这个时候艺术品市场急速高成长。像现在艺术品市场你看,二十年前,我一年就拍1.5亿交易量,现在高的时候一年是120个亿,所以我经常讲一定要坚持,熬到总有一天上帝会摸你的头的,所以一定要等那一天。

袁建华(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是从广东来的,十天前习总书记考察了广州,考察了以我们企业为代表的五家高科技型、制造型企业。正如刚刚两位说的,细分市场是大有作为的,(二十世纪)90年代我在哈佛留学,花了六年时间,发现了一个细分市场,这就是生物试验室耗材市场,它跨了两个界,一个是生物医药,然后是高分子产业,没人做。这个市场多大呢?400亿美金,1亿以上的规模性企业只有20个,全球。中国一家也没有,最大的难关是技术瓶颈,中国人不会做,不知道怎么做。然后,(用)六年时间攻克了技术瓶颈,然后回到广州创业。我们熬了18年,我相信能够熬出来的,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呢,我也准备了五封信,和刚才五位企业家读信的方式不一样。我这五封信可能只有题目,而答案要留给五位企业家来帮我们解答,我看到马化腾先生的这个是。

马化腾:过往四十年,最让你记忆深刻的瞬间。跨度很大。

主持人:跨度很大,而且找了一位我们现场最年轻的人。

马化腾:那我就从最远的记忆和最近的记忆讲起吧。

主持人:好。

马化腾:我是1984年,13岁的时候,从海南岛跟父母到深圳读初二,所以刚搬到深圳的时候,我们家旁边就是著名的国贸大厦,正在建,大家都知道,三天一层楼,就是“深圳速度”,这个名词当时在改革开放之初,应该说是全国闻名,而且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然后我还记得当时我们也看到一个标语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主持人:那是响彻全国的一句口号。

马化腾:是,这个我相信是,现在大家可能觉得不怎么样,但是当时的这个环境,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振奋,而且尤其是可以讲这个时间就是金钱,能谈金钱这已经是非常难,非常大的突破。

主持人:那个时候大家不会这么旗帜鲜明地谈到钱的事。

马化腾:所有人的内心,熊熊的烈火、创业的烈火、发展的烈火、改革的烈火,就这么燃起来了。那再到最近的一瞬间就是今天上午,我跟宗总参加了总书记主持的民营企业家的一个座谈会,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习总书记说,现在外面传的一些民营资本退场论和公私合营论都是非常错误的,他进一步勉励我们民营企业家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力发展自己的事业,也系统性地给我们分析了当前遇到的问题的一些各种原因,也勉励我们很多的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个成长中的烦恼,大家不要太担心,要心里要有信心,要有自信,这是我最近的一瞬间的感动。谢谢。

主持人:其实刚才马化腾先生在提到自己初中那么小的年龄的时候,接触到这样的口号和标语,好多现场的嘉宾都是有感而发地在点头,那一个岁月其实在我们心里的烙印是很深的,当时东升先生还在体制内,对吧。

陈东升:对,在体制内。

主持人:李东生先生您在哪儿?

李东生:我刚刚大学毕业,我自己的印象最深的是,那年跨国并购,在法国巴黎和法国的汤姆逊(森)公司签订并购协议的时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还有法国的总统站在后面,那时是一个中国的企业去并购一个法国的大企业的业务,这种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出来之后看到整个,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变成中国红那一刻,我自己的眼泪都流下来了。那个场景,那种感动是非常震撼的。因为我开始做企业的时候,是抬起头来仰望这些全球跨国公司。我记得1987年去第一次访问欧洲飞利浦的时候,我觉得抬起头,再抬头,看不到顶。但是二十年以后,至少我们觉得和这些企业已经是能够平等地做交流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那一刻呢,是我们去收购国外的这种企业的业务、跨国公司的这种业务。主宾这个位置就变化了,虽然这一个跨国并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当时那种感动,那种自豪和那种信念,也是支撑我们能够把这个项目成功地推进下去的动力。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看宗庆后先生,您这封信当中的题目是。

宗庆后:当前最让你焦虑的事情是什么?

主持人:当前最让你焦虑的事情是什么?我们觉得您一直都不焦虑,所以这个问题好像真的不该您来回答。

宗庆后:没有,我是也有焦虑,现在主要焦虑是怎么样培养人才,使企业能够追求卓越,成就百年老店。因为我以前干的事做得太细了,管得也太细了,管得也太多了,所以这应该是没有把管理层培养起来,他(们)什么事情都依靠我,就是不动脑筋的。我想我现在年纪大了,后面是要管理层把这个企业管理起来,所以我现在正在流程改造,岗位责任制,再分级授权,再逐步逐步(完善),尽管可能效率会比以前差一点,但是我要让他们先做起来,慢慢地(让自己)退出一线。

主持人:其实说到焦虑,每一家企业可能都有。我想在现场做一个调查,你们认为目前最焦虑的人是谁?

台下嘉宾:站在我的角度,最焦虑的应该是马化腾先生。

主持人:理由是?

台下嘉宾:因为他所在的这个企业和产业,处在这个时代最前沿,迭代最快的这一个板块。

主持人:您会觉得您是五位当中最有焦虑感的人吗?

马化腾:当然,肯定是。

主持人:所以江湖上传说的您都焦虑到知乎去回答问题了,就足以证明真有这样的焦虑感。

马化腾:是的,确实是。就在于我们这样的产业实际上是太跨界了,就是跟我们这个产业有关的所有的部委基本上可能都全了,就不像各位你们产业上面主管部门可能就少数,基本上我们互联网产业是最全的,确实是这样的,还是非常焦虑。

主持人:既然提到焦虑,我突然想到一个信封之外的问题。假设说时光倒流四十年,我们重新站在了创业的第一课,你们有没有曾经想过说,我如果选了谁的行业或者哪一个领域,可能我就不会像今天这么焦虑了。

王均金:肯定选马化腾了。

主持人:肯定要选互联网。

王均金:能做大嘛。

马化腾:我也想做也的领域,但是我没这个能力,真的是,因为我是程序员出身,我只会写软件。

主持人:当时光倒流四十年,会不会曾经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个瞬间,你会做出跟当时不一样的举动?

陈东升:我印象当然最深的,就是1992年国家体改委颁布了叫《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第二个就叫《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所以当时这两个文件出来,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所以我形容当时把这报纸上整版登出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我把报纸都天天放在我的公文包里,所以我的创业,我所有都是在这里面抄的,当时不知道,不懂,章程、董事会、股东,都是去那儿抄,然后我发起股东都是这样来的,所以这两个文件是我觉得对我印象最深。所以没有这两个文件,就没有中国现代企业,没有今天这样一批真正的企业家阶层的崛起,所以对我是很重要的,也是自己走向创业、无怨无悔选择的这一个时刻。

李东生:我做企业快四十年了,中间发生了一个事。当时1997年,我们企业办了十五年,有一个机会让我去政府做官员,当时组织部正式找我谈话,让我当副市长,那个时候我还不到四十岁,实际上这一个提议还是蛮有吸引力的,但是我认真考虑了一个晚上之后,还是非常坚定明确地给领导说,非常感谢感谢的关心和高看一眼,但是我自己觉得我更适合做企业。这个选择到今天我都感觉是当时做的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王均金:我觉得时光如果倒流四十年,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那么拼,创业没必要这么猛喝酒,把身体搞好,健康搞好,倒流以后,我哥今天就好好的了,这个是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你说,是吧?(时光)倒流的话,他(王均瑶)今天肯定就没问题,挺好的。

主持人:那代企业家真的非常辛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所以时光倒流四十年,其实我们希望提醒很多的企业家,不要那么过度地透支自己的健康,谢谢均金。

宗庆后:实际上时光倒流四十年,当时我们还没有创业的机会,四十年前三中全会提出来,把我党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来,那时还不允许你创业,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先开始,所以我要感谢我们教育局的副局长,他给了我一纸任命书,就给了我一个平台。真正创业是1992年以后,南巡讲话以后才有了。所以当时就承包的校办企(业),等于是有了一个平台,可以由自己去(决定)怎么去发展。如果没有这个教育局长给我这么一个,一纸文件的话,我可能也创不了业。

马化腾:如果四十年前,那我是七岁,我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大家都知道看电影之前有一段叫《祖国新貌》,知道吧?

主持人:是一个短的纪录片。

马化腾:讲各地的庄稼,工厂怎么蓬勃发展的(片子),对于孩子,(那个时候)印象比较深刻。我记得我父母要去从海南一个很偏远的镇,要(搬)到深圳,报纸上我们看到深圳特区,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那个“圳”,以为叫“深川”。他说你们要去深川,为什么要去,那时候一个印象,但是这样改变了很多的,包括我本人的命运。

主持人:来看看我们第三封信当中的题目是。

陈东升:关于未来,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最期待的又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未来我们不用担心,担心也没有用。但我觉得期待,我觉得刚才其实(马)化腾其实也回答,今天上午你们参加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我觉得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最期待的。坚持、坚定的改革开放,坚定、坚持市场经济和支持、扶持、壮大民营企业,这是我最期待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看下一封信。

李东生:这封信的题目是,你现在最大的信心和动力来自哪里?干了那么多年企业,信心肯定是满满的,中国已经不是四十年前那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而是现在一个经济的大国,我们正在迈向一个经济的强国。这样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企业能够站在一个坚实、强大的平台上去参与竞争。动力是自己的一个理想和追求,因为这条路是自己选的,我一直很享受这一个过程。

王均金:我这个信是,你觉得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未来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优势,我这里有足够大的消费群体。特别是在新时代、新技术、未来的5G时代,互联网和产业融合,虚拟经济、虚拟现实的出现,很多东西场景全变了。所以未来可想象的商业模式会很多,中国5G是走在全球前面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是全世界第一。这是中国未来最大的优势,我们要足够(有)信心,怎么会没信心呢?

宗庆后:中国的优势,我认为一个是人口多,刚才说了消费人群(多)。

主持人:市场大。

宗庆后:对,第二个我想制度上的优势,我认为我们中国经济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又可以,政府可以集中优势办大事,又让你充分地自由地竞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中国的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如果大家努力,我觉得这个时刻会提前到来。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收看《对话》。优质红豆、优质生活,本栏目服装由“红豆男装”独家赞助。

我想也请我们今天到场的五位企业家来告诉各位,在继往开来的下一个四十年,甚至更长久的未来,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创造一个新的未来、新的世界?

王均金:我们要有勇气去转型,要想得比较远,而且要脚踏实地去做,我觉得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李东生: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算(起来)也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中国能不能有自己的百年老店,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所以面对未来,我们一定要适应变化,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将企业办得更好,更有竞争力。把企业真正办成百年老店。

陈东升:工业社会是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现在我们进入后工业时代,服务业社会是解决的娱乐、教育、医疗和养老,所以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中产人群的形成、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所以未来的医养是一个大产业,所以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马化腾:很简单两句话,就是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尤其是跟在座的在各自产业中的佼佼者充分合作,向你们学习。

宗庆后:我们要追求卓越,(成就)百年老店,让我们老百姓生活得更健康,身体也更健康,让我们企业发展得更好。

主持人:面对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面对着民营经济的贡献,习总书记也给企业家群体写过一封信。在信里他特别提到,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谢谢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五位企业家,他们是伟大构想当中的人间烟火,但是他们却始终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诠释着改革开放的初心和方向,也让我们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力量和成果。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发表于 2019-1-15 09:07:35| 字数 8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看了这期对话,被深深吸引的都不想离开,怕错过精彩内容。这几位民营企业家用真情实感和亲身经历,展现了个人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巨变,实话实说,生动有趣,为他们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非诚勿扰 发表于 2019-1-15 09:24:18| 字数 88|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习近平主席对民营企业非常重视,他肯定了民营企业家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为民营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他还强调,继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邵阳红 发表于 2020-7-23 10:02:27| 字数 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min 发表于 2020-7-24 13:55:50| 字数 29|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化腾:很简单两句话,就是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政为民 发表于 2020-7-25 08:50:19| 字数 43|来自:中国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化腾:所有人的内心,熊熊的烈火、创业的烈火、发展的烈火、改革的烈火,就这么燃起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