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锷将军的故居前留影。 儿时就知道湖南有位非常有名的“护国将军”,正是他顺应了国人之心首义,短短几个月就将义军从云南打到长江边,而且兵锋直逼北方,让袁世凯的复辟称帝之梦迅速破灭。这位大名鼎鼎的将军便是近代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典型代表人物——邵阳人蔡锷。2020年8月23日,我独自驱车来到了位于今天邵阳市大祥区的蔡锷故居,叩拜这位我心中的英雄。 因为这里为了在今年9月底正式对外迎客,因而正在抓紧建设之中,接近故居的乡道正在全面补修,故居和将军纪念馆重在实物和展览内容的完善,笃志书屋、挽联碑廊、艮寅(蔡锷原名)亭、樱花园等多个景点正在修建中……规划中的景区总面积达660亩,据说政府投资高达1.5亿。或许正在建设之中,我见到的游人还很少,不过景区的规划和基础建设已基本到位。我下了汽车正是沿着一条新修的有约500米,道旁植满荷花和各种植物的石板道走到了故居前。蔡锷的故居很普通,据说,新翻修后的墙体和瓦块等都尊重了历史的原貌,而这泥土色的外墙、苍古的门窗、桐油色的立柱等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一栋极为普通的农家民宅。走近故居,透过紧闭的门窗往里看,不多的几间房间,每间都在10来平方左右,里面的家具和陈设都是极普通的湖南农家当时的常用物,这与我见过的一些历史名人那青砖、白墙、飞檐、峭壁的豪宅和丰富的文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难怪资料介绍:蔡锷出生在一个贫穷的裁缝之家。就是这栋极为普通的农家,1882年12月18日诞生了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蔡锷。 “蔡锷故居”是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的,他特意将锷字中的亏写出了头。 我走近这栋看似十分平凡的农舍,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虽然根本不可能在此看到身着威武的将军服,骑在高头大马上,指挥千军万马冲向战场的将军雄姿,却似乎感受到一位灵气过人的小小孩童用一双明眸在凝视着我。呵呵!或许是我与蔡将军在神交吧!当我习惯性地拍了几张照,随几位游人迈进建在旁边的蔡锷的伯父家时,幸遇在此工作的管理员黄刚先生。四十开外,一脸书生气的黄先生见我们兴趣很浓地参观,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蔡将军的一些往事: 这里只是蔡锷5岁之前生活过的地方,因他父亲以裁缝手艺为生(一说靠卖豆腐为生),当远走到今天的洞口山门镇谋生时,也将只5岁但已显出神童特质的蔡锷带在身边。神童蔡锷被当地名门望族刘辉阁先生特别看好,刘不仅给予他良好的学习条件,还主动将自己同样聪明且漂亮的比蔡锷大8岁的女儿刘长姑许配给蔡锷。正是在乡绅刘辉阁的发觉和器重下,童年的蔡锷不断遇到远近有名的文化高人指点和引导。蔡锷也不负所望,一直表现出过人的天资和优异的学习成绩,13岁便高中秀才,一时成为湖南的小名人,当时湖南官场的**熊希龄、江标等都对蔡锷器重。15岁时,蔡锷又赶上大思想家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携手在长沙开办当时引领全国新学之风的时务学堂,他又成为这些名人麾下的得意门生。这三人也成为了蔡锷人生转折的三个关键人物:后来正是因为看到了“百日维新”失败,谭嗣同英勇就义,蔡锷便坚定地走上了为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正是有了梁启超全新的思想灌输,蔡锷踏上了为国海外求学的人生之路;正是因为看到并参与了唐才常自立军起义的惨败,蔡锷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投笔从戎的新人生之路。与梁启超的师生之缘更是他人生走向辉煌的关键,当他被袁世凯以虚名诱去北京并遭软禁时,正是恩师梁启超为他策划了脱离北京的妙计,借走日本,转道他地,最终来到云南顺应民心,首举“护国”义旗,最终维护了共和国体。他也由此在历史的大幕中留下了虽短暂但非凡的伟大身影。 黄先生的讲述,勾起了我的思绪,我想到了16年前随一采风团来到洞口山门镇蔡锷曾经生活过的那座豪宅。也是在这样的伏天,田中的稻谷也正等着收割,在好大一片良田的田垅中,矗立着一座很抢眼的古老庄园,当然这庄园用材都是青砖、青瓦和大木、粗石,建得高大、豪气,与四周的平房相较格外显出鹤立鸡群的非凡之气。当时听人说:这里也是蔡锷的故居,但我没法找到权威的相关资料(当时还没有4G的智能手机,无法及时搜索),由此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疑问:都说蔡锷的故居在邵阳市那边,为何此处也是他的故居。今天热情的黄刚先生让我知道山门镇是他的岳家地,也是他开启精彩人生的成长地和福地,自然也消除了16年来的疑问。 是呀!当22岁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蔡锷如约回到洞口履行婚约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虽然是年近30的老姑娘了,蔡锷又是海外归来的新贵,但刘长姑拒绝这桩婚事,很快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其妹妹刘森英主动愿意替姐姐嫁给蔡锷,由此,刘森英成了蔡锷的原配。 上为蔡锷两位伯父家的屋子,左下为从池塘边往故居拍的照片,右上为故居前的小池塘,右下为我与黄刚先生留影。 三伏天下的正午,烈日当头,但游兴正浓的我,扛着相机沿着一条被丰富的植物簇拥着的曲径,朝故居对面的建在山腰间的一座高大欧式建筑走去。我想那应该就是已经建设完工的蔡锷纪念馆。是的,是纪念馆,遗憾的是它还未对外开放,四周的大门都紧闭着,但从它的建筑面积来看足有上万平方米,建筑的形状是正方形的,外色以浅色为主,这样一座全新的建筑挺立在此群山之中,让人很自然地想到有泊来文化色彩的现代将军风采,想到了威严和严谨,这不正是蔡将军的特质写照吗?可见策划者的良苦用心!看来下次来这里将看到大量的蔡将军用过的或那个时代有代表性的文物,也将清楚地全面地了解到蔡将军的伟大一生。 此时,一阵急促的公交车驶过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原来此馆就建在一条现代公路旁,很显然今后这馆将是大量汽车到达之地,游人将随之络绎不绝。于是,我顺着这条公路回望故居背后的那座青山,一座刚建成不久的纪念碑跳入了我的眼帘,不用说,我又扛起相机去登那有纪念碑的小山。汗水在阳光的催促下,既在我的脸上尽情地表现,让豆大的汗珠冒出;也在我的衣服上刷存在感,显出一大片又一大片的湿色,但我在气呼呼中获得了成就感,因为在那山顶上我看到了纪念碑上的三幅精彩的浮雕,那是展现蔡锷将军光辉人生的浓缩史篇:追随孙中山等**先驱创建共和;在云南响应武昌首义脱离清庭;1916年首举义旗反对袁世凯复辟。 当然,我更在此看到了那秋色中的大地,漂亮的现代农舍、丰收在望的农田、满塘待收的莲藕、伟岸大气的高压输电架……以及远处高楼林立的邵阳城都市一角。这就是当代中国的缩影。 我在想:如果蔡将军此时若回到了家乡,他将作何感想?我想他一定会非常欣慰!因为,他一生持之以求的不就是国家在共和的大旗下,走向繁荣;人民在共和的怀抱中,获得幸福吗? 面对这典型的南国山丘,我眼前还跳出了一大串邵阳名人,他们是明代的开国重臣打下半壁江山的蓝玉将军、清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清代为收复新疆立下重功的将军魏光涛、清代名满天下的大将军刘长佑、清代在中日甲午之战中建立奇功的湘军统帅刘坤一、有湘军开辈祖之称的清军名将江忠源,以及**高级将领廖耀湘,新中国曾经的音协副主席并创作了著名歌曲《游击队之歌》的贺渌汀等。 这是一片什么神奇的土地,为何孕育出了如此多的风云人物?要解答出这些疑问,或许还要等待我的足迹继续去探讨。 已建成的蔡锷纪念馆。 建在故居背后山顶上的蔡将军纪念碑。 反映蔡锷人生成就的三幅浮雕。 在纪念碑山上远眺,此处景色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