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色印记》第一集: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

观察者 发表于 2020-7-1 23:10:01| 字数 2,0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节目链接】

第一集:开国领袖的家国情怀


第二集:践行修养的人民公仆


第三集:人民骆驼的宽阔背影


第四集:戎马一生的柔情速写


第五集:热血战场的家国忠魂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发表时,写有一个“小引”,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年了。其实,这首脍炙人口的律诗,原名就叫《小故里》,**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我一**三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这是**自己最直白的简介,1927年,**路途上的**与故乡告别,带着对国家未来的理想和壮志,带着家乡人民的期盼和自己的承诺,怀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远大抱负,离开故乡,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

e3e98e7ab21a452c8b904310c652ab82.jpg
“我一**三年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这是**自己最直白的简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庆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

作为领导和推动这一历史巨变的关键人物**,为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而忙碌着。他回乡的行程只能一拖再拖,只能派儿子毛岸英替自己踏上返乡的路。并叮嘱道:“岸英,现在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回去时还得骑马,但是到韶山时你不能骑马,一定要在离韶山10多里地远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家,这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最起码的礼貌。”

c271c86c97814623a2cfeb5775033f09.jpg
1950年,毛岸英的返乡省亲计划终于成行。带着父亲再三的嘱托,毛岸英归途慎重而礼貌。
8f723654a84a4ff89f08e92d8902db51.jpg
**堂侄毛岸平:那是我在读一年级的时候,一回到家看到了有几匹马,有十多个人,我一进去就看到毛岸英来了,他坐在炉子边上,就问我奶奶的身体情况。

毛岸英出现在家乡,是**派儿子替自己第一次兑现回家乡看乡亲的承诺。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五个月后,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这也是**领导中国**的历程中,牺牲的第六位亲人。1929年,堂妹毛泽建在湖南衡山游击战中英勇就义;1930年,妻子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1934年,二弟毛泽覃在江西瑞金红林区掩护战友撤离时牺牲;1942年,大弟毛**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次年9月27日被害于迪化;1946年,侄儿毛楚雄在随八路军谈判代表赴西安途中被胡宗南扣押,19岁英勇就义;1950年,长子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来到烽火连天的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11月25日在敌机轰炸中,不幸牺牲。

节选自《1951年**与周世钊谈话》:

你说我不派他(岸英)去,他(岸英)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但你想一想,我是主张派兵出国的,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 一路荆棘,一路死别,一代伟人的一生,完整地属于国家,完整地属于人民。三十二年,日月换天,云松雾绕的家乡展现出多娇的模样。繁忙的**,终于在新中国的第十个年头,带着兑现回望家乡父老乡亲的承诺,带着建设新中国不变的理想,以及艰难路途上的悲喜,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

007fcec4de3743e287bd0d31603b5fc8.jpg
中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退休干部蒋含宇:1959年的6月25号快放学的时候,学校领导就把我们找去了,说是有一个重要的中央**要到学校来视察,我们当时猜想,这个**很可能是毛主席。

而此时,见证着**返乡的人们,他们的回忆里,闪烁着**与韶山的每一个深刻的细节。蒋含宇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6月26号早上大概7点多钟,听说毛主席来了,我们很多吃着饭的人就把碗一丢,就赶快往外面跑,给主席系红领巾。刚开始我们有点紧张,心里怦怦直跳。他戴了红领巾以后,主席特别高兴,主席问我,他用韶山话,你看我戴上红领巾了,变成少先队员了,变年轻了,然后就哈哈大笑。”


e1f65dc76fb54fb8b9ec49d2fe0384de.jpg
曾经陪伴**身边一起照相的这两个男女小学生,也因为这段共同回忆和缘分,携手结合,相伴多年。

下马行路,祭拜祖祠,也追忆往事,却在词作里不沉湎过去,而依旧是站在湘江边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晚年的**,曾经在1966年没有惊动乡邻,秘密地回到韶山,住进了滴水洞修建的故居,畅想着晚年与家乡的生活。走时依依不舍,反复叨念着还要回来,没想到却再也没能回到韶山。


c20f793a22004141b965454d3d642d80.jpg
湖南省委接待处原处长 时任**警卫员肖根如:最后是1974年到1975年这一次,毛主席在湖南住了114天,我们送他到门口时,毛主席说明年再来,再回来,可是老人家......

故园和家国,起步与回望,在**韶山跨越的三十二年的两次旅程中,诠释着一个**伟人的胸怀和情感,见证着中国的新生,也真挚地纪念这条艰苦道路上的每一次牺牲。

来源:红视频作者:红视频团队编辑:申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13

查看全部奖励

“ ©湖南都市网---WWW.SY86.COM”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