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邵阳贡献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沈志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历史使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邵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一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持续优化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稳步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加快构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6%,基本完成老旧汽油车辆及80%老旧柴油车辆淘汰。深入推进“气化邵阳工程”,基本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全覆盖”。二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营造洁净有序的生活环境。到2025年,邵阳市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三是严格生态环境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引导机制,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严格落实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推进“三线一单”与排污许可、环评审批、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数据系统共享,细化“三线一单”数据支撑体系及分区管控要求。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持续做好排污许可证换证及登记延续动态更新。
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管,狠抓重点流域区域领域水污染治理,加强长江流域系统治理,推进水生态系统管护。每年完成一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现状调查评估;加快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加强生活源污染治理,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加强扬尘污染治理,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城市建成区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工地严格落实扬尘防控“六个100%”,今年年底市区建成区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90%,县级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环境精细管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巩固提升耕地安全水平,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稳步推进土壤管控修复。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2025年年底前,至少完成1次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
坚持系统观念,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一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完善领导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完善企业责任体系。压实企业治污、守法和社会责任,加强日常监管执法,保持打击违法排污的高压态势。完善全民行动体系,引导、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开拓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二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法规体系。探索和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根据邵阳市实际情况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探索出台地方性法规。三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开放市场,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打破生态环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地区、行业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
来源:云邵阳
|